作者:外国语学院 编辑: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3-10-30 阅读:
为了拓宽广大外语教师对科研路径的探索,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10月27日下午,我院特邀浙江理工大学文炳教授作题为《图里的“连续轴”理论考察——基于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中比喻翻译模式的分析》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孙利主持。
讲座现场
文炳教授讲座从图里的连续轴理论是否合理,有哪些优点、缺点出发,通过多个翻译案例为大家分享了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中比喻翻译各种模式的区别,以及传统的隐喻翻译三分法模式,还是纽马克的七分法模式,或者是图里所提出的从源语和目标语双向考虑的六分法模式。同时从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中比喻来探究葛浩文的译文偏离原文的原因,进而思考翻译的本质是什么。最后,文炳教授提醒广大教师要关注使用中的语言(对语言的默会理解),语言中默会知识,语言使用的默会维度,做到翻译研究的关注点:要从语义到语用。
本次讲座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兼具很强的学术性与实践性,让广大的师生感受到了翻译过程中的无穷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翻译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合适的翻译是一种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优美的语言形式。
文炳介绍:
2014年入选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担任校学术委员,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外语专业教指委成员,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员,教育部学位论文抽检专家、省哲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示项目首席专家。
已获得省部级政府奖4次,含浙江省政府一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各一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际权威期刊《符号学》(Semiotica) 和国内核心期《世界哲学》、等核心刊物上刊《中国外语》发表有论文。在康德思想中译研究和玉阳明思想海外译介与传播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目前已经应邀到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做学术讲座。
欢迎来访温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景观大道1号 邮编:325027 电话:0577-86681521 传真:0577-86680881 邮箱:ojxy@wzu.edu.cn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