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外国语学院 编辑: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3-03-30 阅读: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对MTI专业建设的了解,加强对MTI专业教与学的认识,3月29日下午,我院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创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柴明颎教授在滨海校区行政楼A806会议室作题为《职业翻译的形成路径——漫谈专业翻译教与学》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孙利主持。
会议现场
柴明颎教授通过讲解翻译在我国民族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使命为切入点,指出翻译不但能引入国外先进的思想,更是与我们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时代,翻译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柴明颎教授简要回顾了MTI的建立、发展和困境,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指出很多有关翻译的职业型人才培养基本停留在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径上,对真正的未来职业型翻译人才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强调翻译专业要让语言优势更能传播出去,这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翻译首先语言好,但是语言好又不等于会做翻译。为解答这一问题,柴明颎教授回顾了职业翻译到专业教育、从语言教学到翻译教学以及从传统的翻译课到专业翻译课的演变历史。他指出MTI的建立并非是外语专业的延伸,其目标是培养语言服务界的翻译专业人才。作为一种行业人才,专业翻译的诞生有其自身的跨语际和跨行业的国际特性,是服务于全人类国际交往的专门职业。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培养出来,通过理念阶段、分解训练、合成训练、实习阶段等4个阶段,做到勤学苦练。通过长期训练,不断的变化,从破局中立新,让翻译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最后,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赋予了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新使命,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新时代的国际传播,需要展现翻译工作者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会前,全院师生也参加了MTI专业学位建设的宣讲会。
宣讲会现场
柴明熲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创始人,荣誉院长。
现任教育部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审议专家等职。
曾任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常务理事(负责亚洲太平洋办公室)和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东方翻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翻译协会口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教学与科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201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获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主持完成国家语委和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GB/T30240.1、2、3、4、5、6、7、8、9、10》(2011-2017),主编或主审:“Shanghai:Mosaic of Dreams”,《上海百科全书》英文版等书籍;编著各类教材、译著20余部,论文50余篇,参加电影翻译和译配10多部,国际组织的文件翻译和多种商务、法律、科技类翻译和审定稿等。
欢迎来访温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景观大道1号 邮编:325027 电话:0577-86681521 传真:0577-86680881 邮箱:ojxy@wzu.edu.cn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